買了18w,然后兩年的分紅是2w左右,扣了2000多得稅,還剩18000多一點。這個跟業務經營得好不好有點關系吧,因為之前一年才5000多
股金又不是一定一股一元,一般原始股才是一元一股,你要查看下你買的那家農商卡的股金市場價是多少錢一股的,你說讓你交60多萬,應該就是你買的那家農商行股金是兩塊多一股的。
投資入股的錢叫股金.商業銀行沒有,它的業務只有存貸款.但是你懂的,為了賺錢銀行往往和證券公司私下結伙.去恒生開個戶.在買銀行股比較得利
農村信用社辦股金有風險的:
第一,股金違規分紅放大了信貸風險。我辦在檢查中發現信用社股金違規分紅主要采取兩種方式:一是通過少提呆賬準備或將損失掛賬等方式,將當年虧損做成盈利,從而進行分紅。二是在一般準備計提不足的情況下違規分紅。與一般商業銀行相比,信用社資產基礎薄、管理落后,加之貸款業務多面向“三農”,本身已累積了較高的信貸風險。每年高比例分紅,削弱了信用社自我積累的能力,放大了信貸風險,尤其對虧損的信用社而言,還有可能進一步導致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
第二,股金違規分紅潛藏著道德風險。當前,幾乎每一個信用社正式員工都是信用社股東,而且級別越高持有股份越多,股金分紅已經成為很多信用社重要的職工福利。逐利需求使部分信用社趨向于隱瞞其真實財務狀況和風險水平,通過種種手段“扭虧為盈”進行股金分紅。同時,來年分紅政策易受上一年分紅政策影響而脫離當年實際經營業績。股金違規分紅實際上是個人利益最大化而無視集體利益風險的突出表現,潛藏了個人道德風險,為少數人以權謀私提供了機會。
第三,違規分紅妨礙了信用社的長期發展。自農村信用社改革以來,人民銀行實施票據兌付政策對信用社給予資金扶持。其中,資本充足率是央行專項票據兌付的一項硬指標。為迅速提高資本充足率,部分信用社不惜違規宣傳,承諾每年高分紅來吸引自然人入股。只為分紅承諾而來的入股農戶和經濟組織往往重視短期的回報,并不參與經營管理,也不關心信用社經營狀況,由此容易導致經營者控制公司,產生“內部人控制”問題,而且一旦分紅達不到預期,一部分社員必然要求退股,不利于信用社的長期穩定發展。
銀監會規定:單個自然人股東及其關聯方合計投資入股比例不得超過農村商業銀行股本總額的2%。職工自然人合計投資入股比例不得超過農村商業銀行股本總額的20%。
個人向農村信用社入股,1股1元,入股金額不得超過信用社總資產的千分之五,條件必須是有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而且必須本人自愿與信用社簽訂入股申請書,每年分紅一次,以年底所占月份計算,年度中間退股不能獲得分紅,如果信用社三年連續盈余,資本充足率不受退股影響,由股民自愿提出退股申請,如果不能滿足退股條件,可隨時轉讓,農村信用社不是國家單位,但基本都享受國家優惠政策.